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及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智能设备安装与管理、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系统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等专业能力,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IT行业、教育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等任职,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物联网相关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接受系统分析、工程化方法、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解决物联网工程实践问题所需的专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应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各类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识别、表达和问题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其有效的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系统,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领域感知、传输及处理应用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学术综合观察和分析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领域感知、传输及处理应用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表达、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具有沟通的能力、方法和技巧,能够就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语言和文字组织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物联网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RFID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组网技术、ARM系统原理与应用、物联网安全、物联网系统开发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实验、Web应用程序开发实验、软件工程实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验、RFID与传感器技术实验、物联网组网技术实验、ARM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物联网安全实验、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实践、高级程序设计实践、物联网安全实践、RFID应用实践、物联网数据管理实践、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等。